首頁 | 中國江西網 | 論壇 | 博客 | 社區(qū) |   新聞:0791-86849275 廣告:86847125 手機報:86849913

將一根翠竹“吃干榨凈”

——看宜豐如何做深做透“竹文章”


 大江網   2025-05-08 10:38:14 來源:江西日報 編輯:張文靜 作者:李濱
[瀏覽字號: ]

      贛西九嶺山脈綿延數百公里,群山青翠,林海連綿,山脈臂彎中有一顆碧海蒼珠——宜豐。

      71.9%的森林覆蓋率在此織就綠毯,87.2萬畝竹林乘風翻涌,全縣活立竹蓄積量約1.2億根。作為“中國竹子之鄉(xiāng)”,宜豐如何做深做透“竹文章”,將好資源置換成好產業(yè)?

      巧打竹鄉(xiāng)牌,妙做竹文章,宜豐走出“二產牽引、一三產跟進、一二三產融合”的發(fā)展步伐,傾力打造“資源培育—精深加工—生態(tài)文旅”全竹利用體系,將一根翠竹“吃干榨凈”。

      牽引二產聚集群

      “依托跨境電商平臺,公司生產的4個品種、1.2萬件(套)竹木制品暢銷海外市場!苯飨升埲沼霉に嚻酚邢薰究偨浝碇茉阏f。

      走進宜豐縣工業(yè)園區(qū)省級全竹產業(yè)科創(chuàng)園,一根根毛竹被加工成全竹家具、竹纖維飯盒、竹碳……各類竹制品不僅在國內備受歡迎,更遠銷國際市場。

      通過數智化改造、綠色化轉型,宜豐以打造全竹產業(yè)科創(chuàng)園為牽引,形成以竹木加工企業(yè)為主的綠色建材產業(yè)集群,開辟了一條從“粗放”到“集約”、從“規(guī)!钡健靶б妗钡陌l(fā)展之路,竹產業(yè)全鏈條體系逐步壯大。

      如今,宜豐縣有各類竹加工企業(yè)118家,其中規(guī)模以上企業(yè)27家、省級林業(yè)龍頭企業(yè)5家、國家高新技術企業(yè)3家,30家竹木企業(yè)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(yè),產品包括竹建材、竹家具、竹工藝品、竹飲料等十多個類型、上千個品種。2024年,綠色建材產業(yè)集群工業(yè)總產值達18.38億元,入選省級中小企業(yè)特色產業(yè)集群。

      帶動一產富竹農

      “這筍子口感鮮嫩,一天能掰上百斤!苯,宜豐縣雙峰林場林農劉海平高興地捧著剛采摘的春筍說。

      春筍煎蛋、冬筍排骨湯、山竹筍炒肉……竹鄉(xiāng)特有的時令山珍,不僅是刻在宜豐人記憶中的傳統(tǒng)美食,也是五湖四海餐桌上廣受青睞的佳肴,“宜豐竹筍”已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。

      在二產牽引帶動下,宜豐針對竹林資源利用率低、經濟效益不高等問題,對低產低效毛竹林進行改造。通過技術改造,雙峰林場的筍竹兩用豐產林基地,每年畝產鮮筍超1000公斤,年產值增加60萬元,40%以上的農戶從中受益,竹農戶人均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。

      目前宜豐共建成筍竹林基地20萬畝,全年可采伐毛竹約1000萬根,產出竹筍13.5萬噸,“土特產”成為興業(yè)富民的“金棒子”。

      催動三產生態(tài)游

      向云端,山那邊。這個“五一”假期,“小縣游”火熱,位于車上林場小水村的“云端小水”度假區(qū),憑借森林覆蓋率超85%的獨特風光,吸引了不少來自南昌、長沙等地的游客徜徉竹海、漫步山林。

      據悉,“云端小水”度假區(qū)每年接待游客超8萬人次、旅游收入超100萬元。

      宜豐充分活化特色森林旅游資源,大力推進文旅融合,以雙峰竹海、竹文化園等為載體,發(fā)展竹元素鄉(xiāng)村生態(tài)旅游和休閑康養(yǎng)產業(yè),加快生態(tài)產品價值實現(xiàn),推動“資源變現(xiàn)”向“生態(tài)增值”躍升、“含綠量”向“含金量”轉變。

      當前,宜豐與竹文化相關的民宿有400多間,賞竹海風光、吃竹鄉(xiāng)竹宴、住竹鄉(xiāng)民宿的旅游流量正在匯聚。

      宜豐竹海,不僅為詩畫之境,更為經濟之脈。如今,宜豐形成“竹林生態(tài)美、竹產效益強、竹業(yè)文化興、竹鄉(xiāng)群眾富”的竹產業(yè)新業(yè)態(tài),一根根翠竹,正成為宜豐百姓的“致富竹”“金棒子”。

      漆瑤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濱

     



    新聞:0791-86849275  廣告:86847125  手機報:86847093   
     相 關 新 聞
      中國江西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
      1. 1、凡本網注明“中國江西網訊”或“中國江西網”、“大江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中國江西網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中國江西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      2. 2、凡本網注明“中國江西網訊[XXX報]”或“中國江西網-XXX報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江西日報社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中國江西網·XXX報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      3. 3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中國江西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,不授權任何機構、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、截取、復制和使用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(fā)布,可與本網聯(lián)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      4. 4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(lián)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!(lián)系方式:中國江西網 電話:0791-86849032
      版權所有©中國江西新聞網    新聞:0791-86849275    廣告:0791-86847125    手機報:0791-86847093    
      贛ICP備案:贛B2-20050349號    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:贛B2--20120039    新出網證(贛)字06號
      網絡視聽許可:1407206號   文網文 [2009] 144號    贛演經字編號048
      主管: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  中共江西省委外宣辦  江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  主辦:江西日報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