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| 中國江西網 | 論壇 | 博客 | 社區(qū) |   新聞:0791-86849275 廣告:86847125 手機報:86849913

15分制試行!羽毛球賽制又要大改?


 大江網   2025-05-08 12:06:16 來源:央視新聞客戶端 編輯:章峰 作者:
[瀏覽字號: ]

      新奧運周期的首個羽毛球國際大賽“蘇迪曼杯”混合團體錦標賽近日在廈門落下帷幕,東道主中國隊成功實現(xiàn)了四連冠。

      本屆蘇杯期間,來自泰國的巴達瑪·利斯瓦達恭女士接替任職長達12年的丹麥人拉爾森,世界羽聯(lián)有了新主席。

      而羽毛球世界的變革不止如此。從今年4月開始,新的計分系統(tǒng)“15分制”開始在世界羽聯(lián)的三級賽事和國家錦標賽中試行。

      所謂的“15分制”,指的是3局2勝、每局15分、每球得分的計分方式,以及相應改變的休息換邊時間、單局封頂分數等。

      在廈門,對15分制的試行,世界羽聯(lián)新主席巴達瑪女士表示了完全贊同。

      世界羽聯(lián)秘書長倫德則重申了推行15分制的初衷:

      縮短單局時長能更快將比賽推向關鍵分的爭奪,從而顯著提升觀眾的專注度。

      讓目前的比賽時間出現(xiàn)了戲劇性的增長。

      當現(xiàn)行的單局21分、每球得分制開始實行以后,比賽時間確實縮短了。但如今,優(yōu)秀運動員的體能和技術進化到了驚人的水平,導致比賽時間再度延長。

      為了運動員的健康考慮,世界羽聯(lián)決定試行15分制。

      新賽制能否普遍推行,還要由2026年的世界羽聯(lián)大會投票決定。

      同時,羽毛球界開始思考這種賽制可能造成的影響。

      對于15分制,較為普遍的認知是,這會利好進攻型球員。

      現(xiàn)任女單世界第一、來自韓國的巴黎奧運會冠軍安洗瑩感到了壓力。她表示,自己是個慢熱型的球員,15分制對她來說會使比賽的難度增大,“但我也會努力去適應這種變化”。

      另一種看法是,15分制縮短比賽時間會利好年齡較大的球員,比如兩屆奧運會男單冠軍、現(xiàn)年31歲的丹麥名將阿薩爾森。

      同樣年過三十的韓國混雙世界冠軍蔡侑玎,也抱有這樣的看法。

      對球迷、觀眾和轉播商來說,比賽的觀賞性或許是最重要的。球員里也有不少人認為,15分制可以做到這一點。

      中國混雙奧運冠軍黃東萍透露,印尼的女雙奧運冠軍波莉曾發(fā)郵件給她,征求對于15分制的看法。黃東萍認為,15分制可以大大地縮短比賽時間,“給比賽制造更多刺激的感覺”。

      與此同時,針對15分制的爭議也客觀存在。

      馬來西亞國家隊教練總監(jiān)、印尼的前奧運冠軍邁納基表示,現(xiàn)行的21分制能提供足夠觀賞性,沒有必要改變;而網球比賽的時間比羽毛球長得多,照樣吸引了全球數以百萬計的觀眾。

      此外,21分制已經施行了將近20年,一旦改變,必將全面影響羽毛球運動的訓練模式。這也是一些業(yè)內人士比較擔心的。

    △世界羽毛球聯(lián)合會官網截圖

      實際上,新賽制能否成功施行存在很大的變數。

      自從1992年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以來,羽毛球賽制改革提議就層出不窮,形形色色。

      上世紀最后幾年,議題集中于發(fā)球得分制的存廢。

      21世紀頭幾年,先后試行過3局2勝,發(fā)球得分前提下的7分制,男子項目的15分制以及女子和混雙項目的11分制,還實行過除女單項目(11分)之外的15分制。

      直到2006年,才最終確立了現(xiàn)行的單局21分、每球得分制。

      過去六七年,世界羽聯(lián)又開始討論并試行5局3勝的11分制。

      然而,經過2018年和2021年的兩次全會投票,該賽制都未能獲得三分之二票數,無法成功落地。

      如今的15分制,很難說最終命運如何。

    △世界羽毛球聯(lián)合會官網截圖

      不過,作為羽毛球傳統(tǒng)強隊,中國球員對賽制變化大都采取了實事求是、積極應對的態(tài)度。

      石宇奇打算聽取那些打過15分制的球員的建議。

      黃東萍說,盡管他們已經習慣了21分制的節(jié)奏,新賽制會造成困難,但“我覺得也挺有意思”。

      年輕的魏雅欣更是直言,不管打幾分,“上場就是要贏”。

      女單奧運冠軍陳雨菲則說:“如果真的改了,我們就去適應15分的節(jié)奏。其實大家都一樣,沒什么好特別在意的,做好當下就行!

     



    新聞:0791-86849275  廣告:86847125  手機報:86847093   
     相 關 新 聞
      中國江西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
      1. 1、凡本網注明“中國江西網訊”或“中國江西網”、“大江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中國江西網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中國江西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      2. 2、凡本網注明“中國江西網訊[XXX報]”或“中國江西網-XXX報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江西日報社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中國江西網·XXX報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      3. 3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中國江西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,不授權任何機構、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、截取、復制和使用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(fā)布,可與本網聯(lián)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      4. 4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(lián)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※聯(lián)系方式:中國江西網 電話:0791-86849032
      版權所有©中國江西新聞網    新聞:0791-86849275    廣告:0791-86847125    手機報:0791-86847093    
      贛ICP備案:贛B2-20050349號    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:贛B2--20120039    新出網證(贛)字06號
      網絡視聽許可:1407206號   文網文 [2009] 144號    贛演經字編號048
      主管: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  中共江西省委外宣辦  江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  主辦:江西日報社